找到相关内容637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创举·盛举·义举——在旭日集团佛教教育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先生,几乎都是在以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佛教是关怀人、提升人、救度人的宗教。佛教的未来,著人类的未来·佛教的弘传和佛法的普及,不能不有赖于佛教人才。人才的成长,不能不有赖于系统的教育。  ...

    觉 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3264055.html
  • 知识修辞与实践关怀——评史拜罗《佛教与社会》

    成涅槃佛教、业力佛教、消灾佛教三种不同却又互相的体系,涅槃佛教与业力佛教属解脱的体系,消灾佛教则非解脱的体系,这三种体系的归纳分析,提供了明确的架构,使得宗教意识形态的转变或修正/重新解释规范教义...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0265777.html
  • 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出寺院式佛教的困境

    对以学校为荣的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根深蒂固。今天在西方,如果一个人没有去教堂,在社会大众眼里就是一个没有信仰和没有道德的人,这种深入民心的道德取向和社会观念与他们的教育环境有直接的。其实不单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1566948.html
  •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

    和思惟的方法著手来解说这个问题,只有在战後东京大学的教授中村元氏始从中国的语言结构,解剖中国的思惟特性,有异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本质,因此,在迎接外来的思想的当下,亦即与此有著最切要的感受。我们要了解...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1866951.html
  •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

    《般若灯论》和《中观心论颂》里,清辨未曾正式使用“受用身”这一与三身说直接的术语,但就思想内涵言,他的“如来身”一语,应该包括了“法身”与“受用身”两个概念。易言之,除了在法身的细部理解上,与月称...身”,也可意味“化身”,为避免混淆,文中使用到“色身”时,将视文脉需要加入说明。至于印度佛教思想史上佛身说的发展,的研究为数甚多,加上涉及的问题其层面与范围,广泛且复杂,此处姑从略。  二、月称的...

    释见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167008.html
  •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

    两个观念是相通的。哲字的原义是明智,明智加以德性化和人格化,便圣了。因此圣哲二字常被连用而成一词。圣王重理想的实践,实践的过程即为政治的活动。此等活动是由自己出发,而著人、事和天三方面。所以政治的...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2968584.html
  • 如实的观察

    事物如实的思惟、分析因缘,观久了、析透了,念头不离智观,在触境的当下,就自自然然地不必透过思惟分析,就了知它的和合、依存、动态和整体性。至于是什么因、什么缘、怎样相依、相待、互动、,可以另外再去观察,而对于缘起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是没有疑惑的。这时就可以进入直观缘起的阶段了!   直观的重点,在于不带著任何概念、思想,直接观察当下。可是,既然“缘起”的概念、思想都没有,...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069044.html
  • 观音与汉传佛教文化

    缨络,可以明显分辨,主要不同在阿弥陀佛头饰有观音菩萨像,大多数的观音像有这种共通性。  这种观音与阿弥陀佛的紧密的继续到今日,特别当然对净土宗的信徒,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佛教徒有很大的比例。观音在...

    Gene Reeves, Ph.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070612.html
  • 唐开元前潮州(海阳)佛寺窥探

    佛道论衡》 )  唐亦承隋朝,于各州设置同一寺名的官寺,使国家的仪式与佛寺发生,中国官寺之制可谓滥觴于此:  (武周)天授元年(690)九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170756.html
  • 佛教心理学——“缘起模型”初探

    「意志自由」、「追求意义的意志」和「生活意义」是环环相扣的,有其内在的理论;这是因为意义治疗学把握到了意志的意义活动的现象学的实存基本事实,亦即,意志的意义活动是一种在世界当中的意义追寻和意义实现...论与禅修工夫,期望能抛砖引玉,以建立佛教意义治疗学,并将此一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起来。复次,佛教的解脱学的向度可以是一种「心灵治疗」,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佛陀正是心灵的大医王;但是,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174065.html